“家”里事,也是天下事

来源:传媒内参 | 2022-06-06 21:58

电视剧《传家》见微知著,将家文化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传统、宗教与文化生活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文化具备兼容并包的特点。


文/李宗达(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副会长)


最近观看了由欢娱影视出品、优酷联合出品的《传家》,触发了一些对“家”文化的思考,想以《传家》为例,聊聊影视剧里的家文化。


“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是因为我们的文字、姓氏、风俗、习惯等从古至今一直传承了下来。如果说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文明的地方,那一定要提一提我们“家”的意识,也就是家文化。


在我们的社会中,大到国家,小到我们的家庭,甚至各行各业文化里、社会团队的文化里,都有“家”文化的体现。就因为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家”成了影视剧的热门选材,特别是现实题材的作品,写家的就更多。


欢娱影视比较有意思,之前做了一部《玉楼春》,讲的是明朝时期的一家人,现在《传家》又是放在民国这么一个背景下,好像这个公司对家文化十分感兴趣,致力于探索不同时期家文化的特点。在对主创团队的采访中,主创人员也多次提到和推崇家文化,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创作过程就像是寻根之旅。


“家”的特点


“家”文化最明显的两个特点:团结、合理分工协作。


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候人们开始群居,由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部落,这便是“家”的雏形。生产力的发展带动生产关系的变化,体现在社会关系的变革中。由争夺生存资源产生的战争,让部落间不断吞并,扩张,家族变成城邦再扩大成国家。


到黄帝时期,成立了国家式的部落联盟体制,对于黄帝来说,天下的人都是他的子民,天下是一家人,他则是最大的家长,由他制定家规、家训,进而形成了最早的家文化体系,到现在我们还称为“炎黄子孙”。我们对家长印象就是强大、权威,能给家人提供保护也对其进行约束。


从社会争斗出现在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团结就成了家的特性。而国家的诞生,扩大了争斗的范围和力度,战争让一个国家的人更加团结。人们必须团结一致,才能抵御外敌,才能发展自身实力。


然而家里也不总是其乐融融,风平浪静的。人作为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人和人之间不是总能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如果是陌生人性格不合,大可以转身离开不再接触,但是家人由于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有了摩擦也只好在家庭内部解决。那句“家和万事兴”除了是祝福,也是一句劝诫。


《传家》第一集易家次女易钟玉归家开始,家庭矛盾乍起。《传家》讲述上世纪20年代末,经历了民族工商业“黄金十年”的发展,易家的星华百货成为上海屈指可数的百货公司,然而家族内部因为继承权的问题,产生了矛盾。家主易兴华因独子易钟杰弃商从医,决定从长女钟灵、次女钟玉、幼女钟秀之中,择出一位家族继承人。三个女儿为继承星华百货,互相竞争。同时这家人的婚姻生活,情感纠葛中矛盾冲突不断,渐渐白热化。


家里有了矛盾怎么办?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大家长采取打压的方式,比如《传家》中的易兴华,认为自己是父亲是这个家辈分最高的,父母子女间有矛盾有争吵也不去问根本原因,直接以父权压制,都不要吵,都听我的。从后面的剧情发展能看出,这一套在治家上是不管用的。一个家里的关系,除了血缘人伦,还是协作的关系。


一个和睦的家庭,会重视每个家庭成员的价值,不会因为小孩子不能带来经济收入就忽视他的感受,强行让他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不会因为老人身体虚弱不能再参加劳动而轻视他,甚至觉得他是累赘。在一个家庭里,能赚钱养家的我们称为“顶梁柱”,操持家务的是“贤内助”,孩子是家里的希望,老人是家里的宝藏。


一个家里有人创造经济价值,有人提供后勤服务,有人付出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有人给予思想上的引导。当企业引入“家”的管理方式,将家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那么企业中就没有一个无用的人,每个人只要在适合他的岗位上,就能发挥他的价值。


家文化的特点让深具这种文化特色的中国社会更有人情味,更有包容性。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写在法律里,生活习惯大不相同,也能互相欣赏,协同发展。


影视剧中的家文化


中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的学者对于中国文化思想的研究,都避不过家文化。所以文艺作品中写家的多如繁星,其中也诞生了许多不朽的名作。如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这部著作1987年改编成电视剧《家春秋》,并荣获第七届“金鹰奖”优秀电视连续剧奖 。


《传家》的时代背景跟《家春秋》一样,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却截然不同。百家百样,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同一时代的“家”文化能折射当时社会的特性。下面我们就以年代剧为例来说一说同一历史时期的“家”文化的集中表现方式。


现在所说的年代剧大多是指故事背景在中国近代,大致在清末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故事的一类电视剧。这一类型剧的叙事角度大概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描写此时典型的一群人来体现这个时代特有的情怀和历史意义,是见“大”,如重大剧《恰同学少年》、《觉醒年代》等;一是以那个时代背景作为特色,着重去描画生活在这里的人,是见“微”。《传家》就是见“微”的叙事手法,在大时代背景下,摄影机拉近再拉近,照进生活在这里的一家人,再推近到每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脸上。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以其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大多戏剧冲突强烈,很容易吸引观众。《传家》就具备这样的特点,节奏快,每一集都有一个冲突点。然而由于所处时代特点,在这个剧中也不再单纯地表现亲情、爱情了,故事紧扣那一时期的时代特性——惨烈战争。时局动荡,日寇入侵,战争爆发,家国沦陷,危难之际,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易家为了民族大义全力支援救国活动,随着剧情的发展,演绎出浪漫悲伤的情感和救国图存的爱国情怀。


年代剧由于发生时代的特殊性,在那个时期发生的事情无论大小,都不可能抛开时代背景去讨论事件本身,那么我们看《传家》里的人物,也要放在这个时代背景里去看。


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经过了工商业迅速发展的十年,东西方文化融合以及受“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社会改造和社会革命运动思潮影响,新旧矛盾也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易家,大家长易兴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旧”,他对待婚姻家庭的看法,还保留着旧的封建礼教特征。除了长女易钟灵,其他三个留过洋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子女都跟他在思想上有很大的隔阂。这种新旧矛盾发生在一个家庭里,最终因为爱而和解。


在上海,易兴华又代表了与他地位相同观念相似的爱国商人,他们具有“义利合一”的特点。三代世家,赶上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巨额财富的积累让他们这样的家庭具有民族资本家特性。但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易兴华这样的企业家能挺身而出,资助抗日团体,甚至最后死在敌人的枪口下,显得合情合理。在家国大义面前,这个旧时代走出来的人用生命去捍卫了民族尊严,这一点是值得敬佩的。


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不少是为国为民而扬名的,因为我们的思想根源里有为“家”去牺牲的精神。中国英雄人物的壮烈行为,不少是在维护和保护家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家族,去拼搏去抗争。家的意义在这个时候被上升到了家国情怀。


直到今天,无论社会经济发展后,人的精神层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华人心里,“家”依旧是维系所有生活重心的地方。家庭对人一生影响很大,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的影子,尤其我们中国人,“家”就像是精神信仰,是内心最深处的根。最明显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无论离得再远也要回家过年,任何传统节日都是要家人团聚的。节假日拿着大包小包赶路的人们,为了家人的期盼,向着家的方向。也因为如此,我们每年的春运才被称为“人类大迁徙”,也只有回家过年才有这样的感召力。


从古至今,“家”始终是中国人的心灵归属,是我们的生活重心也是最终归属。电视剧《传家》见微知著,将家文化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传统、宗教与文化生活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文化具备兼容并包的特点。随着对家文化研究的深入,产生越来越多有关“家”的闪光点,寄望我们影视人创作出更多更好关于“家”的作品。


活动展示
公众号矩阵
版权信息

传媒内参 www.chinacmnc.com

京ICP备18060731号-1

北京指尖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