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春晚:以文艺之名,刻印时代之光

来源:传媒内参 | 2023-02-01 13:26

现代传播使四十岁的春晚与千年文化并列为“传统”,也打开了文艺表达的新语境。春晚不仅是文艺晚会,她也是国家大事、人文精神、文化思潮、民间情感的集大成,以文艺之名,刻印时代之光。


春晚给年轻人的“文化手办”


假如在大年初一发个春晚的朋友圈,哪些瞬间会被截图?朱洁静清雅的《碇步桥》;《满庭芳·国色》中的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百鸟归巢》中谭维维的羽毛礼服和南音礼乐的阵仗;《锦绣》中舞蹈演员现场编织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家庭“神兽”与麒麟、凤凰、白泽、貔貅等中国神兽的互动......


春晚从“民俗”的展现慢慢转换成对“文化”的表达。近年来,文博节目、国潮文创吸引了年轻一代,“文化”不仅出现在课本上,更是出现在了年轻人手机壳、帆布包、手办中。中国文化的深远需要慢慢读解和研习,而“被当代看见”则需要以视觉“美”为先觉。在上述节目中,视频、AR,工程师们像调配口红色号一样,把每一帧视觉呈现出完美的效果,精致、典雅,润泽不燥。那些出自历史、考古的内容恰恰是最当代的节目,是时尚的前沿,文化的手办。


电影语言拓展了舞台的边界


短片、短视频、微电影成为近年来的新文艺手段。不同于舞台上的一气呵成,视听语言可以巧妙地进行分镜头和剪辑。“电影化”拓展了文艺舞台的空间,本次春晚采用了短视频和微电影的方式,他们不是舞台上的“请看大屏幕”,而是序章和重要内容。在《我和我的春晚》中,从黄渤的第一个镜头到舞台上各行各业的合唱,再到观众席中的演员大爷热泪盈眶的镜头,让《阳光总在风雨后》与《早安隆回》融合成新的内涵。一系列的创意穿越了时空、媒介、技术、虚实,展现了创作理念的开放,拓展了舞台的边界。


春晚盲盒里的“隐藏款”


2023年的春晚有种含蓄之韵,看似宏大叙事的背后留着微观表达的空间,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


开场“小兔子们”的扮演者、大联唱中的冬奥体育健儿、脱口秀中略显紧张的“网娱名嘴”、零点钟声来自中国空间站的“出差三人组”,非遗的、民族的、民间的、现代的,出镜的每个微观面孔都是一场人民大叙事的代言,牵出了无数的“梗”、故事和时代精神,值得细细玩味和挖掘,如同从盲盒里开出了“隐藏款”。从“种花家”的谐音梗,到“满庭芳”的意境,一系列的表达是情感的脉络,展现了春晚的包容和内涵。


春晚记录时代的精神


《你好,陌生人》的云合唱是一段新闻与文艺配合的“笨功夫”,一霎时的举手之劳和素朴善良的行为,居然直通一个宏大舞台。找到那些短视频中的人物是媒体人诚意的“笨功夫”,在最宏大的舞台上讲述时代的微光和精神。


春晚的很多节目是可以反复收看的,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首播的几分钟,瞬间的收视和热议,更在于她的符号性。春晚是文艺节目中被重播次数最多的节目之一,很多节目在播出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后,仍被提起。有的节目会被观众撸得“包浆”,被“考古”出新的意义。这样经典永流传的节目,都不止于节目本身,而且真正刻印了时代的印记。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当符号化的《难忘今宵》再次响起,真正的喜悦、感慨源自内心。无论哪个节目打动您,都是美、爱、生命、希望投射在文艺上的影像,刻印成的时代之光。

作者:马宁 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主任、副教授,资深电视节目策划人


活动展示
公众号矩阵
版权信息

传媒内参 www.chinacmnc.com

京ICP备18060731号-1

北京指尖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