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头条| 聚焦老年婚恋,《我的后半生》拓展现实题材表达边界与人文关怀

来源:传媒内参 | 2025-04-25 10:41


电视剧《我的后半生》以老年人婚恋需求为切入点,讲述了退休教授沈卓然在妻子离世后,与四位性格迥异的女性相遇,由不同情感经历带来新的成长的故事。该剧于2025年3月30日起在CCTV-8黄金时段播出,腾讯视频同步播出,收获良好的播出反响和广泛的社会关注。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研讨会在京举行。

该剧原著作者王蒙通过视频发言,认为电视剧和文学并不完全相同,各有特色。该剧在原著的“树根”上进行发挥,呈现出了满树的“繁花”,具有人间性、烟火性、戏剧性、趣味性和社会性。

导演董富来表示,该剧最大的挑战在于平衡真实性与戏剧性,在风格上要保持现实主义的厚重感,又要融入适度的诙谐元素,多一点是轻浮、少一点就沉闷。所以在拍摄的时候经常反复走戏,调整表演节奏,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表达。

编剧蓝小汐表示,原著小说为改编提供了很好的故事情境和结构。大家创作的共识是,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但可以找到一种更豁达、更轻松的表达,最终选择从葬礼切入,通过儿媳妇丽娜的视角,将人生的酸甜苦辣和一个家庭的悲喜娓娓道来,形成三代人交织的命运图谱。

“孙宝琴”饰演者许娣分享了对角色的理解,认为“孙宝琴”是一个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的女人,同时认为每一个角色不论戏份多寡,都是整体叙事的支撑,因此演员不能只看自己的戏,而要从整体出发,甚至在对手戏里发现角色的性格和线索,从全局视角演绎自己的角色。

该剧制片人黄澜表示,该剧的创作初心源于对父母的关心以及对老年群体身体和精神健康的关注,并详细阐述了该剧的音乐设计,作品通过《梁祝》《野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茉莉花》等一首首不同的歌曲和音乐,推动人物的表达和主题的升华。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刘淑欣,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杨洪涛,《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副主编李蕾等专家充分肯定了该剧的现实意义和创作探索,认为该剧聚焦老年婚恋情感这一主题,关注和正视老年人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表现出对老龄群体浓厚的社会关照和人文关怀,既有表层的故事讲述又有深层的终极探寻,为观众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和探讨空间。与会专家还围绕老年题材剧集创作、电视剧对社会议题的表达和回应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上,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伟刚表示,作为一部聚焦银发群体的现实题材浙产剧,《我的后半生》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和温暖的情感表达为现实题材剧集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进一步拓展了现实题材的表达边界与人文关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负责人安宁表示,该剧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家庭伦理剧,剧中的情节段落和人物金句涵盖二婚伦理、老年自主情感、代际家庭共处等多个社会话题,实现了破圈传播,引发跨年龄层观众的广泛共鸣,推动从集体观剧体验上升为社会议题讨论。出品方代表,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我的后半生》总监制王娟介绍了该剧的创作缘起,表示希望做出一部抛弃流量加持、卸下类型光环,但依然犀利深刻、幽默诙谐的好作品;挖掘新题材、新类型、新表达,向愈发重要的银发群体投出切实的关照。


活动展示
公众号矩阵
版权信息

传媒内参 www.chinacmnc.com

京ICP备18060731号-1

北京指尖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