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 专家点赞《绝密较量》:近年来国安影视题材重要突破
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的电视剧《绝密较量》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规划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与主创团队及文艺评论专家等齐聚一堂,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园园主持,围绕该剧的创作亮点、社会价值及行业启示展开深入交流,高度点评剧集并为国安题材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剧集亮点与创作经验:真实为基,创新为翼
科技谍战与国家安全教育深度融合 真实底色与政策支持双向赋能
“作为入选2025大剧看总台片单,2025北京广电局重点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绝密较量》自4月28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和爱奇艺同步开播以来,收视数据节节攀升。收视率持续排名第一,取得收视口碑双丰收。作为首部以守护国家核安全为切入点的电视剧,《绝密较量》为观众带来脑力和视觉上的双重盛宴,是一部有情怀、有创新、有张力的当代国安谍战作品”,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新星在会上率先发言,他代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向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给予的全面指导,国家安全部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向完美世界,刘江导演,以及主创团队的辛勤付出,和播出平台爱奇艺的倾力支持表达诚挚的敬意。
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高度总结了该剧三个收视亮点,“第一是创下近三年国安题材剧集的最佳纪录。《绝密较量》4月28日在CCTV1黄金时段开播,5月19日收官,在央视一套收官当天,又同步开启在CCTV8下午时段的重播。据CVB统计,《绝密较量》在央视一套首播轮的全剧收视率3.743%,收视份额15.923%,位列同期热播电视剧收视率第一,也是近三年以来国安题材剧的最好收视成绩(该剧收视率仅次于《六姊妹》的4.349%,超越《北上》的3.615%,位列CVB有统计以来电视剧收视率第二)。目前,该剧在两个频道播出电视大屏累计收视户次达到5.6亿户次、收视时长超2.5亿小时。在网络传播方面,在爱奇艺的播放量达3.8亿,收视规模和传播影响都达到了很高程度。第二个是全剧收视曲线一路上扬,其中最后一集收视率较第一集涨幅近30%。《绝密较量》共28集,剧目一开篇就向观众上演了一桩迷雾重重的“江城会议投毒案”,随后剧情环环相扣,充满紧张感,第1集收视率3.3%,随后一路上扬,从第10集起收视率持续保持在3.5%以上,第23集起各集收视率均突破4%,单集最高收视率达到4.293%。从全剧走势来看,剧集后半程收视率较前半程上涨了14.6%,最后一集收视率较第1集涨幅更是达到了29.2%,这场引人入胜的“绝密较量”展现出超强的收视吸引力。此外,从该剧在CCTV8的重播收视来看,收视率也呈现出走高趋势,5月21日播出的第11集收视率0.793%,已经较第1集上涨了17.4%。第三个是具备很强的收视带动效应。4月28日,《绝密较量》在爱奇艺播出后收视热度高,开播以来先后13次登上站内热搜总榜第一名,15次登上站内电视剧热搜榜第一名,22次登上谍战剧榜第一名;截至5月19日在在电视大屏热播期间,带动CCTV1黄金剧场日均收视率较剧目开播前期上涨14.0%,拉动效果显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高级编辑马骏对剧集高度认可,称“该剧突破了传统谍战剧中男女主角‘真/假+夫妻/同志’的关系搭建,形成了‘谍中谍’的复杂人物格局。主创团队赋予人物三层逻辑,即表层职业身份、隐藏间谍身份与未被揭示的终极身份,让观众在后续反转中感受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人物关系结构不仅拓展了整个故事纵深,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交织,聚光于每位隐蔽战线上默默无闻的负重前行者。剧中‘炸鸡奶茶加班’‘催婚桥段’等日常化情节,也打破了国安干警的神秘感,塑造了真实鲜活的凡人英雄群像。同时,反派人物的塑造突破了传统意识形态对立的单一动机,深挖现实困境下的复杂人性,诸如医疗负债、子女留学受胁等真实社会问题,成为角色堕入歧途的深层动因,使人物更具立体感与现实警示意义。总的来说,《绝密较量》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了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传播,为新时代主旋律创作树立了‘强类型+深现实’的典范。”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园园,认为“《绝密较量》聚焦国之大事,以艺术的方式展开对新时代国家安全题材的硬核叙事,这是这部剧最可贵的之处,也是我们主创团队最可敬之处。它真实还原隐蔽战线上的斗争,不神话国安干警,反面人物形象真实,故事走心,是一部好剧。”
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完美世界影视负责人、《绝密较量》总监制曾映雪表示,“《绝密较量》开创性地打造出‘科技谍战’,以‘核能技术保卫战’为切口,辐射科技、数据、网络等‘大安全’领域,将现代场景变为谍战主战场,将国家安全从‘宏大叙事’转化为‘身边危机’。在创新突破的背后,是‘政策扶持+专业指导+资源整合’三位一体的创作保障机制。项目全程在北京广播电视局、国家安全部门的专业指导下,构建起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后期审核、到宣传播出的全链条体系,既确保了艺术表达的创新性,又实现了与国家安全法规的深度契合。这种‘政府搭台、专业领航’的模式,为现代谍战类重大题材创作提供了范本。”
完美蓬瑞副总经理、《绝密较量》监制王彤进一步解读,“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绝密较量》的热播恰逢其时。剧中揭示的间谍手段 —— 从色诱策反到网络窃密,从物理渗透到数据攻击 —— 与现实中的真实案例形成互文,为观众敲响了 ‘间谍就在身边’的警钟。正如剧中孙教授电脑被远程拷贝的情节,直接呼应了《反间谍法》修订后对新型间谍行为的界定,让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的警示教育。这种教育意义的实现,得益于刘江导演对 ‘到达率’ 的深刻理解。他以悬疑、刑侦、情感等类型元素为载体,将严肃的国家安全主题转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最终实现 ‘以剧育人’的传播效果。
北京广电影视总经理、《绝密较量》总制片陈燕华,总结称“该剧上线播出后,台网双爆的播出效果及广大观众的积极正面评价,使其成为当代国安反谍剧的新标杆,对此类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会上,刘江所带领的金牌主创团队也进行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心得分享。本剧导演刘江表示,“《绝密较量》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次对国安战士精神的礼赞,一次向观众传递国家安全意识的尝试。我希望观众在观看之后,不仅能被紧张刺激的剧情吸引,更能记住那些在隐蔽战线上默默奉献的英雄们,意识到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剧中“詹姆斯”饰演者成泰燊,称“作为一个演员,以前我扮演过一些圣贤、科学家的角色,近些年也扮演了很多反面角色,我饰演詹姆斯这个反面角色,希望能再现这个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性,让观众通过詹姆斯的阴暗内心和极致的恐怖性,衬托隐蔽战线上的国安英雄的伟大。我们之所以在幸福的时代,正是有无数的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在负重前行。”剧中“谢小曼”饰演者钟雯冠认为,“谢小曼这个角色具有生活真实感,善良却缺乏社会经验。我希望通过塑造角色警醒观众,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安干警的职责,更需要每一个普通人提高警惕。”剧中“谭耀铎”饰演者于济玮表示,本次饰演国安干警谭耀铎,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宝贵的专业学习机会,称“该剧不仅情节紧凑,更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导演对台词语义准度要求极其严格,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剧中“陈秋”饰演者鞠江表示,“出演国安干警陈秋这个角色,让自己有机会向更多人展现国安干警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本剧摄影指导刘昶君也分享专业经验,“《绝密较量》用大量手持拍摄营造不安定感,用急推镜头加速聚焦造成突然感,用压迫感极强的构图来暗示敌我双方的强弱变化,让每个镜头运动都成为推动剧情的无形之手;另外这部戏在前期也套用了LUT,而在LUT的选择上我们斟酌了许久,最后选择了一款高反差,低饱和,暗部偏冷的LUT,用冷峻影调勾勒危机四伏,让每一帧画面都暗中牵引观众的情绪脉搏。”
专家解读与行业展望:拓题材边界,领价值导向
匠心佳作 构建国安题材创新生态
与会专家对《绝密较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绝密较量》是一部题材非常难得,又非常稀缺,同时又具有非常丰富的故事含量和价值高度,以及市场号召力的作品。它的适时推出,意义重大。刘江导演作为电视剧导演当中的优秀者,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导演来稳定中国电视剧的长剧市场。现在大家都在微短剧和长剧之间此消彼长的争论当中挣扎和探索,长剧面临着很多冲击。《绝密较量》这样作品的出现,奠定了长剧在观众心中不能替代的影视作品的地位,证明长剧依然具有长久魅力。我们特别为这部剧能够创作成功,而且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播出成绩而高兴,同时我觉得刘江导演又在自己导演的作品当中,增加了一部以后写回忆录的时候可以作为经典作品来记录阐述的作品。”
中宣部电影卫星频道编委、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表示“全球化科技革命交织的今天,《绝密较量》不仅是一个国安题材的剧,更是一面照亮现实的安全之镜,国家安全没有一劳永逸,只有永不停歇的较量,作为公民,我们的警惕和参与才是真正的抵御暗流的最强状态,这种艺术与时代大的共振,是中国电视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案例。”
《文艺报》编审、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委员会副主任高小立,评价该剧“以科技博弈重塑谍战范式,以人性张力解构正邪边界,以强节奏叙事叩击现实命题,实现了艺术性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突破。它既是一部‘科技谍战’的类型创新之作,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民安全教育课。剧中‘剑藏于盾,以盾示人’的隐喻,揭示了当代国家安全防线的本质:不仅是勇气与智慧的较量,更是每个公民警惕意识筑成的无形盾牌。正如片尾曲所唱,国安英雄是‘承诺过,就无悔的人’,而《绝密较量》则以艺术之光,照亮了这些负重远航的无名者之路。”
知名剧评人李星文认为“在与现实世界充分连接的基础上,《绝密较量》顽强开辟出一个假定性的空间。在这里,国安战士具备孤胆英雄的气质,经历急风险浪的奇遇,为观众带来类型化的审美快感。《绝密较量》又是一部风驰电掣的剧,也是一堂国民安全教育课。”
《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副主编李蕾,称“作为近年来国安影视题材的重要突破,《绝密较量》以扎实的类型叙事、鲜活真实的人物群像和极具现实意义的主题,为同类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今天,我们探讨《绝密较量》这部剧,不仅是对一部作品的剖析,更是对新时代主旋律文艺创作方向的一次深度思考。《绝密较量》是国安题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但不一定是刘江导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因为每当观众觉得“这部作品应该是刘江的代表作”时,他又会以新作带给人们新的惊喜。保持惊喜感的秘诀在于他始终秉持的创新精神。刘江善于从时代发展中捕捉并提炼出能领先于时代的新视角、新形式、新理念。我想这也给新时代主旋律文艺创作带来新启示。”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高度认可《绝密较量》是今年让人眼睛一亮,吸引观众的好作品,他表示“《绝密较量》不但写出了国安战线赵亚苧、杨光这样的人物的精神世界的真,信仰的真,灵魂的真。它的贡献还在于创作思维、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突破,不论是赵亚苧、杨光,还是成泰燊扮演的詹姆斯,都摒弃了一种过去二元对立,不黑就白,走极端的单向思维,它对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力求全面把握,然后执其两端关注他们的变化,用兼容整合的一种和谐思维去进行审美创作,这是哲学思维层面的一种进步,一种前进。习主席提出了国家安全的观念,我们不能够光做报告,一部这个题材的电视剧对国家安全意识的普及、宣传远盛于做多少场报告。因为它是形象化的,它是审美化的,它是直抵人心的。这一条我们一定要从这部戏里面看到它的地位和价值。”
《绝密较量》自 4 月 28 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并在爱奇艺同步播出后,收获了出色的播出成绩。此次研讨会为该剧的创作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更为国安题材后续创作提供了丰富思路与方向,推动该题材向更高质量发展,标志着中国国安题材剧正以科技化、现实化、年轻化的姿态,迈向新的创作高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