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变“硬菜”,《新春非遗之夜》创新烹饪文艺盛宴

来源:传媒内参 | 2024-02-06 17:43

以非遗视角解码最传统的中国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非遗之夜》为观众打造了一席汇聚东西南北中飘香风味的文艺盛宴,又围绕“色香味”俱全下了三道真功夫——节目内容融入非遗元素,呈现新颖融合表演;观演空间实现“去舞台化”,创造流动的观赏情景;多渠道发力,以新媒体思维实现更具“网感”的年味融合传播。


来源:CMNC—广电头条


吃顿团圆饭,再和家人们一起逛大集,这是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对幸福团圆中国年具象化的共同理解;而说到辽宁海城高跷秧歌、安徽无为鱼灯、重庆铜梁龙舞、陕西关中礼馍、江苏徐州香包、河北武强年画、四川李庄白肉……它们镌刻着带有地方特色的过年记忆,在岁月更迭中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以非遗视角解码最传统的中国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非遗之夜》为观众打造了一席汇聚东西南北中飘香风味的文艺盛宴,又围绕“色香味”俱全下了三道真功夫——节目内容融入非遗元素,呈现新颖融合表演;观演空间实现“去舞台化”,创造流动的观赏情景;多渠道发力,以新媒体思维实现更具“网感”的年味融合传播。播出当晚,节目直播全网总观看量2660万,获抖音、B站、百度等平台的29个重点资源位推荐。


1

解码非遗,

把非遗从“配菜”变“硬菜”

将已经耳熟能详的歌曲与非遗深度结合,创造令人惊艳、给人惊喜的舞台,2月4日晚,《新春非遗之夜》交出了一张既有新意,又见心意的答卷。


王凯、上上、霍元圆三位美声唱将共同演绎《奢香夫人》,在原版歌曲基础上融入傣族象脚鼓舞、苗族芦笙舞、哈尼族扇子舞、壮族铜鼓十二调四项非遗项目。脚步踢踏,舞出“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的欢快奔放,让网友们留言“在家都忍不住站起来跟着唱”。


由龚琳娜带来的《歌行四方》表演中,新疆手鼓、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蒙古族呼麦、藏戏等不同非遗音乐形式交融,奏出一首美美与共的联欢乐章;原创歌曲串烧《我的家乡很好吃》则让不少观众直呼“听得我不争气地流口水”,随着五位表演嘉宾对四川、天津、福建、山东、陕西五地非遗美食的大盘点,感受到“舌尖中国”里的“食全食美”;语言类节目《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把对非遗的介绍藏进一个个令人捧腹的“包袱”里;武术《来者何人》将矫健有力的武术表演和醒狮表演的豪放风格巧妙融合……



节目与节目间的串联也颇具巧思,通过表演嘉宾与非遗传承人之间的非遗互动以及对自己家乡非遗的推荐,自然引出下一个节目。


例如在马凡舒、关晓彤与北京兔儿爷、毛猴两项非遗传承人交流后,自然转入关晓彤等人带来的《少年行》节目;在黄龄推荐家乡上海的中式礼服制作技艺后,让观众丝滑进入其和希林娜依·高“一键”换上国风服饰的《国色》节目。许多网友在评论区为这样的串联方式激情点赞,表示“每一个节目都给我一种开盲盒的惊喜感”“转场丝滑,还能通过这些互动get新知识”。


可以说,《新春非遗之夜》在节目的设计上做到了细致理解每一项非遗项目的精髓,从而让多样的非遗元素与丰富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又热闹又有文化底蕴的非遗汇演,让凝结着华夏儿女智慧的非遗魅力和文化传承的精神真正入脑入心。


2

解码大集,

探索“全民参与”的观演可能

“真新鲜,动起来的晚会,看下来觉得自己好像都跟着赶了场大集”“过年氛围感拉满啊,更期待和家人们一起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时刻了”,在对《新春非遗之夜》的评价里,不容忽视的就是对其打造沉浸式观演空间的称赞。


如何打造“沉浸式观演空间”?《新春非遗之夜》给出的“参考答案”有三点:空间氛围、场景移动、互动体验。


让空间氛围更沉浸,《新春非遗之夜》突破传统舞台空间,打造一座具有丰富情景空间的非遗年货市集作为节目观演场地,天然营造了具有浓浓年味儿的空间气氛。观众对每一场节目的感知不再只是依靠灯光舞美,而是有了更具象化的载体,是氤氲着的重庆火锅的热气,是在传承人指尖诞生的天津泥塑,是在火雨中绽放的重庆铜梁龙舞……观众仿佛调动了自己的听觉、视觉、嗅觉等多重感官,身临其境般感受着空间里的每一处细节。



让场景变化更灵活,《新春非遗之夜》中的镜头移动显得十分自由无拘,从细致入微的特写到俯瞰全城的航拍,再到跟随着嘉宾脚步周游城内各处的移动变换,观众所感受到的所有演出都具有生动的美感。在中心广场逛到九州广场,拐过弯来到顽皮巷找寻最天真无邪的童年回忆,再顺着张灯结彩的石板路走到食神街,酒足饭饱后溜达到金色大厅欣赏演出……场景到场景的灵活变化,让传统的艺术欣赏“转型”为一次还原度令人惊叹的“逛大集”体验。


让互动体验更真切,每一场表演中,表演嘉宾都与非遗传承人有多样化的互动,赋予观众第一视角进行互动体验的沉浸感。随着节目变化,观众好像时而跟随醒狮团队奔跑,时而俯身抚摸四川蜀绣上的精致针脚,时而接过拉丝的广西梧州麦芽糖,时而又和表演嘉宾一起,尝试破解鲁班锁的秘密,或是感受一张传统窗花的诞生过程……观众的身份从单一视角的看客成为了体验者,甚至是非遗创作的参与者。


3

解码年味,

融合传播给新春“加点料”


不知从何时起,“年味越来越淡了”的感慨增多了,一些人们儿时再寻常不过的年俗似乎在渐渐远去,手机发红包、送祝福的形式也似乎冲淡了藏在每个中国人心底的年味。


怀揣传承非遗、还原传统年味的初心,《新春非遗之夜》将长时段大屏节目与短视频碎片传播紧密结合,使非遗年俗等优质内容在辞旧迎新之际持续引发网友关注,营造年味浓厚的氛围。多渠道发力,以新媒体思维助力文化传播,生动体现了总台扎实推进“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实践。


从1月20日到2月4日,节目推出16支“大话非遗”系列短视频,以“龙年说非遗,我来出道题”的趣味形式,为观众介绍香河肉饼、河北魏县棉纺织技艺等16项非遗项目。原创短视频《非遗寻龙记》荟聚沈阳飞龙、重庆铜梁竞技龙、浙江乐清首饰龙等,寻找非遗“驭龙高手”,在展现非遗里“龙”之气魄的同时,也把龙年将至的喜庆热闹年味渲染到了极致。相关稿件累计总阅读观看量6810万,相关话题矩阵总阅读量1.26亿,登上各平台热榜热搜44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赏非遗、过大年的热潮。


此外,2月2日,总台主持人马凡舒提前带领观众,以第一视角探城,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舞龙表演、龙型舞台、青龙出水的武术招式等“龙”元素,通过“寻找吉祥龙”的主题为观众提前送上龙年祝福。其中借助VR眼镜寻找吉祥龙线索的设计,呼应《非遗寻龙记》中创新打造的“3D全息龙”,体现总台强化科技创新与节目创新的融合,拓宽新技术应用场景的能力与文化传承创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大众情感的纽带。非遗年俗与每个中国人最难忘的过年记忆息息相关,在辞旧迎新之际带给观众们共鸣与共情。


《新春非遗之夜》以非遗解码年味,让观众领略非遗魅力、畅享视听盛宴,也润物无声地助力着文化传承事业,让这个龙年的年味更多元、更淳朴、更浓郁。


活动展示
公众号矩阵
版权信息

传媒内参 www.chinacmnc.com

京ICP备18060731号-1

北京指尖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