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文泛娱|Sayhi国际片场如何打造短剧行业会客厅?

来源:传媒内参 | 2025-07-12 10:07

来源|传媒内参

近日,中文泛娱CEO阿弥接受传媒内参专访,分享他关于Sayhi国际片场的设计理念、发展方向,以及对中国短剧“出海”业态的一线观察与思考。

在上海东方智媒城,一架1:1还原的直升机道具格外显眼。这不是欧美大片的拍摄现场,而是中文泛娱全新落成的Sayhi国际片场的标志性场景之一。

2025年6月28日,Sayhi国际片场盛大开业。这一复合型空间诞生背后,源于中文泛娱的宏大愿景:打造海内外短剧从业者的供需集散地,让更多精品短剧在此诞生。

近日,中文泛娱CEO阿弥接受传媒内参专访,分享他关于Sayhi国际片场的设计理念、发展方向,以及对中国短剧“出海”业态的一线观察与思考。

▍美式置景匠心独运 直升机道具或成网红打卡点

走进Sayhi国际片场,8个精心打造的主场景映入眼帘——会议室、咖啡厅、客厅、书吧、厨房、卧室、病房等,均采用美式装修风格。

主场景之外,同样引人注目的是2个经典IP主题景,分别是教父主题办公室和福尔摩斯侦探公寓,构筑起一个微缩的欧美世界。

为了营造真实、沉浸的体验感,Sayhi国际片场在置景陈设上同样下足了功夫:邀请专业美工选用高规格材料制作,大到沙发桌椅用料,小到墙面上的装饰道具,都分量十足,就连场景中的咖啡机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更关键的是,Sayhi国际片场摒弃了单纯视觉模仿,而是引入“生活痕迹”理念。“请大量国际友人在这里排练段子、脱口秀、情景喜剧,可能是扔了一只臭袜子或没洗的衣服,要把使用痕迹、生活痕迹做出来。” 中文泛娱CEO阿弥谈到,这一设计灵感是团队反复测试、实践的结果。

除了传统场景,Sayhi国际片场还设置了AI绿幕棚,可用于虚拟拍摄。片场外部的绿地、湖泊,以及浦江镇内的场景协拍,都给剧组创造了丰富的拍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停驻在Sayhi国际片场的一架1:1还原的直升飞机道具,在国内片场实属罕见。这架专门定制的直升机道具允许剧组进入内部拍摄。而无论是直升机道具,还是内部场景,未来都将面向公众开放,可以在此打卡拍照,定格趣味瞬间。


中文泛娱希望每一个走进片场的人,无论是短剧从业者还是其他行业客户,都能通过置景感受到团队的审美格调,也激发他们对精品短剧的兴趣和想象,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让片场成为一个爆发创造力的地方。

片场的设计理念、发展方向,以及对中国短剧“出海”业态的一线观察与思考。

演员、场景、剧本 如何突破海外短剧的“不可能三角”?

作为中国短剧出海的先驱者,中文泛娱深耕短剧业务,几位创始人都拥有丰富的传媒内容经验以及头部短剧平台运营经验,操盘过多部爆款短剧。

然而,辉煌战绩背后,一个尖锐问题始终横亘:在国内拍摄面向海外观众的短剧,为何屡屡碰壁?

中文泛娱在反复测试中,找到了海外短剧本土化碰壁的三大原因:

首先是演员——在国内找海外演员,口音不纯正。非母语的细微差异,让海外观众瞬间识破。

其次是场景——精心搭建的美式片场,在国内看来颇具异域风情,但海外观众观看时却很难代入,建筑风格、植被、甚至窗外天空的色彩,都可能成为穿帮的破绽。

最后是剧本——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迭代的剧本,有很强的中国文化属性,其台词、爽点设定往往与海外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格格不入。

就剧本层面而言,“要不断在海外做测试、迭代,周期很长,造成能动性很差。” 阿弥直言。

这三大痛点始终困扰着国内短剧人。行业通常的解决之道是直接出海拍摄,但这引发了新的忧虑:在激烈的竞争中,制作成本从最初的5万-7万美金一部(60-80集),被“卷”至15万-30万美金不等,远超其盈利能力。


从哪里找到一个更优解?答案藏在上海。

上海自开埠后,伴随着西风东渐,西方的建筑理念和风格进入申城的街头。如今,上海的街头拥有各种西式风格的建筑,其中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建筑数量多达千处,这为剧组提供了丰富的取景选择。

对于中文泛娱来说,上海的吸引力还在于国际人才聚集的优势。“东方智媒城领导帮我们解决演员落地签问题,这样能解决各种欧美演员口音或长相不地道的先天毛病。”阿弥介绍,真实的欧美演员在片场穿梭,为作品注入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

而最终选址东方智媒城,也是经过了反复的权衡。

东方智媒城是SMG的全新媒体产业基地,入驻了大量国内影视的上下游企业,并获得浦东新区的创新政策扶持。对影视从业者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理想园区。中文泛娱将短剧业务引入东方智媒城,也进一步丰富了园区产业矩阵。同时,片场地处浦东境内,也方便海外客户的到来。

针对文化隔阂与迭代周期长的痛点,中文泛娱创新性地推出SayHi AI制作。通过这款APP,在海外广泛发起剧本共创计划,吸引当地短剧、文学、小说爱好者参与剧本的本土化改编,同时也欢迎海外同行到国内拍摄,开展中外合作。

“只要有闲余时间,都可以进来,在获得报酬的同时,也能迭代出很多成熟剧本。”阿弥解释道,这种共创模式,极大地缩短了中国短剧与海外受众在心理上的距离,有利于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

不止于提供拍摄场地 意在打造“短剧行业会客厅”

当前,海外短剧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2025年4月,DataEye-ADX 海外短剧版数据显示,2025 年开年至今,海外短剧市场投放广告素材超180万组,与去年同期相比,投放量飙升超 10 倍。

业内预估,短剧出海市场潜力至少为国内的7 至 12 倍,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量级,是极具潜力的蓝海赛道。

“随着业务发展,团队希望不只是做承制,还要出品、发行、出海、实现短剧的商业化变现。” 阿弥表示。他认为,这就需要把百行百业的短剧制作方以及商业客户汇集到一起,创造一个交流碰撞的平台,而这正是Sayhi国际片场诞生的初衷。

Sayhi国际片场的雄心远不止于提供一个物理拍摄空间,中文泛娱为其赋予了更深远的定位:专注国际视角、汇聚多元业态的“短剧行业会客厅”。

在市场定位上,Sayhi国际片场首先瞄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北美高端国家市场,未来将逐步扩展至东南亚国家。

在题材选择上,相比于国内传统的“霸道总裁”式短剧,“我们优先考虑国际范儿的剧组来这里拍摄。”阿弥强调,这主要是考虑到“适合上海的调性”。

为了突破单一的拍摄功能,Sayhi国际片场还配置了可移动观众席,主场景可灵活转变为脱口秀、小型表演的舞台。这意味着,短剧、直播、电商、线下文化活动(如发布会、展览、时尚走秀、话题访谈),等等,都将在此交融共生,形成以流量内容为核心的多元商业生态。

“只要抓住眼球,它就是好内容,就能带高流量。” 阿弥说。

除了内容,技术也要跟上。面对实体场景的物理限制,中文泛娱自研的SayHi AI制作成为破局关键。

该平台实现了完整的面部、肢体和语言捕捉。通过扫描演员形象,结合AIGC技术,可将演员无缝嵌入任何虚拟地标,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理论上能做到把洛杉矶的每条街道复制到镜头里。”阿弥表示。

这套整合了虚拟拍摄等前沿工作流的自研工具,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上海时装周等多个国际品牌项目,并运营着包括央视网数字主播小C在内的的多个虚拟IP。

在中文泛娱的远期设想中,Sayhi国际片场将打造为中国短剧乃至文化产品出海的“高速公路”枢纽。阿弥坦言,仅靠一己之力解决不了全局问题,他们团队的核心价值总结起来,就是“样板”和“撬动”。

阿弥算了一笔账:当海外短剧拍摄成本卷至30万美金一部时,在Sayhi国际片场可降至约8万美金。如此巨大的成本优势可以转化为利润空间或更多试错机会。

目前,中文泛娱已经在Sayhi国际片场完成了短剧《潮起东方·我在浦江看世界》的拍摄。未来,这里还将迎来与澳洲短剧方的合拍项目及知名IP的跨界合作。


眼下,中文泛娱计划将Sayhi国际片场的“上海模式”复制到全国现有的200多家及未来新增的短剧基地中,构建全国性短剧基地联盟和出海联盟,实现发行、渠道、内容来源的统一。

阿弥认为,中国创作者深谙如何制造“多巴胺”刺激,“会把自己的文章写到让你特别开心为止”,中国商品则拥有超高性价比和日益崛起的品牌力。

当流量内容和中国品牌通过Sayhi国际片场这条“文化高速公路”出海时,将爆发出巨大能量。这间坐落在上海的“短剧行业会客厅”,正敞开大门,向世界Say Hi,开启中国短剧出海的新纪元。

活动展示
公众号矩阵
版权信息

传媒内参 www.chinacmnc.com

京ICP备18060731号-1

北京指尖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