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味90年代上海浮世绘,央八跨年大剧《繁花》以时代写实流自成一派

来源:传媒内参 | 2024-01-01 13:47

主编温静导读《繁花》从内容角度来说,无论是跌宕起伏的故事脉络、鲜明独特的人物设计还是极具特色与电影质感的光影画面,都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与时代的变迁发展,从而让这部剧有了现实的贴合感,以真实、自然的时代写实流叙事点中了观众“脉门”。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王涵


2023年的剧集市场在熙熙攘攘的大剧中开幕,又在“神仙打架”般的热闹氛围中落幕。近期在央视八套开播即热的《繁花》不仅为这场“落幕”大戏增添了更多精彩,更为2024年的剧集市场开了好头,跨年大剧品相已显。


作为改编自作家金宇澄“五个一工程”及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繁花》在开播前,大部分观众被王家卫执导,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主演的主创配置所吸引;开播后,集体被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拼搏青年“阿宝”引发共鸣,成为这卷具有年代感的浮世绘中的一员。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普通话版和沪语版均在央视八套同步首播,既还原了剧作地方性特色与文化的“本味”,又满足了不同地域与年龄阶段的观众需求。因此,该剧达成了开播10分钟收视率破2的突出成绩,还获得了猫眼全网实时热度第一、央视直播关注度第一,以及超过73亿的微博话题阅读量。


从数据上看,众多优秀成绩说明该剧成为现象级跨年品质大剧的品相展露无遗。而从内容角度来说,无论是跌宕起伏的故事脉络、鲜明独特的人物设计还是极具特色与电影质感的光影画面,都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与时代的变迁发展,从而让这部剧有了现实的贴合感,以真实、自然的时代写实流叙事点中了观众“脉门”。


1

多维度写实时代、具象上海斑斓记忆

以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拉近观众距离

“穿西装要人穿衣,不要衣穿人”“想赚大钱靠的是脑子不是扣子”“男人要有三只皮夹”“上海人做生意,要有派头、噱头、苗头”......包含了时代发展、情感生活、商场征战、社会变迁的当代大戏,聚焦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上海发展,讲述了以阿宝为代表的一群小人物在时代浪潮下抓住机遇、施展才华,凭借迎难而上的勇气、脚踏实地的魄力以及不断成长的《繁花》,就这样在近距离的“烟火气”氛围中讲述着,现实写意之中又见沧海横流,令观众和角色形成同一视角看世界。


作为一部当代大剧,故事中的喜怒哀乐需要大量的幕后工作来辅助和佐证剧情的发展,简单铺陈那个年代的现实生活远远不能消除“距离感”。《繁花》在年代的细节叙事及场景还原上,都将90年代的上海“具象化”了。


在故事讲述上,该剧用极具上海方言特色的“不响”贯穿了整体脉络,融合了矛盾冲突的戏剧感与地域风格的真实感。首先在商战上运筹帷幄,以沉默“不响”获得主导。在其他老板试图通过抬高价格取得货源时,宝总哪怕面对魏总在至真园喊话设88桌霸王别姬宴,但依旧凭借自身强大的承担能力,在“不响”中将全部货物悉数接受且给出的价格不升反降,取得这场商战胜利;其次在情感纠葛中,爱意涌动但“不响”。不管是汪小姐、玲子、李李还是宝总,并没有直言爱意的话语,而是在稀碎平常的生活工作中展现出逐渐涨满的暧昧与情爱。


为了进一步更好地拉近多圈层观众的距离,该剧还在画面呈现上与其他描绘上海图景的沪剧不同,大至城市变迁,小到日常衣食住行,《繁花》都在场景搭建、服化道等多维度进行完善,以图最大限度还原时代印记,不仅尊重历史原貌也更尊重当年黄河路等上海地标性建筑给人的感受。


包括搭建全长二百多米的黄河路整体景象以及搭建室内、室外两个版本的进贤路,包括店铺橱窗、小巷电线布置、至真园菜品等细节完美还原。王家卫导演在采访中表示:“也许观众在看剧时会认为某些场面太过繁华,但这是对当时人、当时感受的还原。”因此,在纸醉金迷的质感与文字影像的碰撞中,《繁花》以产生奇特化学反应吸引观众的同时,更将那个原有记忆中的90年代上海之美真正、真实地展现出来。


2

地域性多面“本土青年”写实成长

以人物内核引发普世共情

并不是故事发生在以往的时代就叫年代题材剧。此类作品的重点不仅是描摹故事的戏剧冲突,还要用更加细微的笔触去披露与还原小人物在社会生活、时代发展中的成长变迁,从而使背景的时代感和人物的真实性相交织,令观众通过角色演绎感受到故事写实。


在《繁花》展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百姓经历的悲欢离合、勤奋与坚韧、智慧与深情中,描摹出一群个个有噱头有派头、人情场面处处见功夫的上海“本土青年”,写实的人物群像让观众在开始就“挪不开”眼。


胡歌饰演的阿宝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跻身成为上海商界的风云人物,在事业变动与人际关系复杂的境况下,他秉持着“不响”原则,继续向前奋斗;马伊琍饰演的进贤路夜东京老板娘玲子,凭借凡事摆得平、搞得定、输得起的行事风格,助力阿宝的商业发展,成为商业斗争中的女性代表人物;唐嫣饰演的汪小姐,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女性华丽变身的缩影,能吃苦、能坚持的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最终从小职员奋斗至高层;辛芷蕾饰演的至真园女老板李李令寸土寸金的黄河路风云变幻,已逐渐展露商业“大佬”的不俗气质。


此外,还有永远在阿宝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爷叔、凡事不讲人情的金花、手段毒辣并成为阿宝股市劲敌的强总、处事圆滑的范总、行事乖张浮夸的魏总等等,人物群像摇曳生姿。


更值得说明的是,时代齿轮扭转之下的人物命运变化以及情感变化是与观众建立现实链接的关键点,因此在剧中将镜头聚焦小人物的成长史的同时,以他们为生活努力奋斗等方面为窗口,通过将成长与励志相结合,在彰显不服输、不放弃的信念同时又蕴含时代精神。


剧中,无论是阿宝、玲子、汪小姐、李李或是饭店服务员、零售店主、工厂老板、外贸代理、汽车司机等,每个身处时代变迁其中的普通人都选择了向商业强者挑战、向技术变革挑战、向社会生活挑战、向个体命运挑战。从而使这些地域性、多面性的“本土青年”写实成长过程,及其向上奋斗的精神内核,引发了普世价值思考与情感共鸣。


3

启迪国产剧创作拍摄思维

助力地域性文化内涵破圈层传播


在这卷满纸沪语铺陈了一幅横跨近40年的沪上“清明上河图”中,具有上海鲜明风格与特色的语言、文化、精神也在光影画面中得以展现并获得生命力。


作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繁花》以沪语、国语双版本的播出形式在展现地区特色与文化精神的同时,还出现了浦东话、苏北话、苏州话、杭州话等方言,既让本地人感到自然熟悉,也让其他地域观众打开具有地方内涵的年代“窗口”。


同时,一众上海演员精彩的演绎也令该剧更加“接地气”,收获不少好评。例如胡歌被网友直呼“帅出新高度”,又苏又有腔调的演绎真正将“阿宝”这个人物变得鲜活立体;唐嫣饰演汪小姐的形象相较以往也有了更大突破,在千里驱车送支援、职场争论等桥段中不仅以台词、演技获得一票观众赞赏,也有不少网友感叹“这个戴着眼镜的碰哭精超过了她以往其他经典角色的印象”;以及犹如定海神针般的游本昌老师,不仅在戏里带领阿宝从一无所有到攀上顶峰,在戏外也成为众多演员、观众积极向上、敬业守则的“引路人”。


在众多同类主题的讲述下,需要作品在深入时代环境、还原岁月变化的同时,不停留在表面或照本宣科,在选材、切入点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讲述既有识别度也有时代价值、现实意义的故事。可以说,在这个由于概念不清、重点不明等因素造成此类剧集开发处于探索期的阶段,《繁花》从前期细细打磨中的剧本研讨改编,中期拍摄时的细节还原以及后期播出获得了优秀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下国产剧创作拍摄思维作出有益启迪。


总的来说,作为跨年的新春大剧,现实主义的《繁花》以热血故事感知时代脉动的特点,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2024年电视剧市场打出的第一张好牌。接下来,深入人心且持续推出众多精品电视剧助力收视份额不断升高的总台还有《城中之城》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南来北往》等多部立足时代、纵贯古今并从多层面、多维度讲述的中国故事待播,在彰显“大剧看总台”品牌坚实形象以及高品质追求、全布局策划的同时,也令观众有所期待。


活动展示
公众号矩阵
版权信息

传媒内参 www.chinacmnc.com

京ICP备18060731号-1

北京指尖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